《赛马会理大真人图书网络》(真人图书网)乃科研项目,由大学及社区伙伴合作营运,旨在探讨如何支援学界及公众深入了解各类真实故事,促进社会联系及共融。计划包括多类活动,例如研读网上资讯、出席工作坊、撰写读后感等等。此研究通过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委员会人类实验对象操守小组委员会审核(编号:HSEARS20180302004)。基本资料政策如下: a) 计划所收集个人资料将会绝对保密及用作: 确认阁下的身份、处理阁下的申请、回答阁下的查询 、发送与本计划有关的活动资讯 、与行政及学术有关的用途;b) 本计划绝不会向外披露阁下任何个人资料,也会采取适当的步骤以防止阁下提供的个人资料被不当使用、遗失,未经授权存取、披露或更改破坏。任何人违反条例,均会受到法律追究或处分;c) 研究活动所收集到的个人资料会在研究完成后的三年内将会完全销毁。如您对这项研究有任何查询,您可以联络这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陈智达博士(电话:34003682;电邮:chitat.chan@polyu.edu.hk)。您也可以书面形式联络香港理工大学人类实验对象操守小组委员会秘书莫小姐(Miss Cherrie Mok)提出查询。 阁下在使用或提供任何资料前,请小心阅读以下意向声明:
阁下已年满十六岁。
阁下明白有可能会被邀请参与计划中的活动,例如研读网上资讯、出席工作坊、 分享个人故事等等。
阁下明白有可能被邀请填写网上问卷。
阁下在使用本网站或其部份服务前,可能会被要求提供额外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登入用户名称和密码、电话号码、性别、职业、教育程度以及电邮地址等等。
阁下会采取必需的步骤以确保未获授权者不会得到阁下之用户名称和密码。
阁下明白参与此研究项目是自愿的。如选择参与此研究,亦可以随时退出研究;如选择不参与或退出此研究,阁下不会因此而负上任何责任。
按照香港的个人资料(私隐)条例,阁下可要求查阅由本网站收集阁下的个人资料和要求从本网站的资料库更正或删除阁下的个人资料。阁下须以书面形式透过电邮向真人图书网管理员(admin@humans.asia)提出上述要求。
余在思(Jonathan),神学毕业后在教会工作十年,后来开始兼职教书的旅程,先后在各大专院校任教社会科学和社会设计等科目。自小喜欢书法,Jonathan平常也勤于练习,曾与不同的艺术家、团体合作,年前出版了《文字烧》字帖。
《文字烧》字帖,灵感源于2019年的社会事件,Jonathan在街头看到一些合成的新字,并猜想其中意思。后来有机会在大馆设立工作坊,Jonathan制作了《文字烧》字帖,向参观人士特别是外国人,分享传统书法之余,也聆听这些旅港或居港的外国人,对一连串社会事件的回应。Jonathan指出,自己对真实的人的想法感兴趣,以艺术和出版作为媒介,跟不同的人连结。
目睹社会事件带来的创伤,Jonathan希望建立一个空间,让人学习书法或见面相聚,在急速而纷乱的大环境下,仍能耕耘清净的心田,遂于2020年成立「陋室」工作室。在真人茶座,Jonathan分享了学员在陋室写书法的相片,其中一位是因疫情而失业的空中服务员。Jonathan希望透过书法认识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了解他们的故事,无奈疫情期间学员都戴上口罩,即使能亲身接触,但戴上口罩后认不到样子,始终有距离。Jonathan慨叹,成立「陋室」本想增加人与人的连结,现在唯有请学员喝茶看一看他们的样子;同时亦思考到社会变化如此巨大,人也在适应此变化,何谓true self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另一张分享的相片,是「社区文化发展中心」的牌匾,这八个书法字是Jonathan所写的。近年不少人关心香港招牌的消息,招牌为一本土的文化艺术形式,Jonathan有幸能有此合作,自己的墨宝有机会常常被人看见。最后一张分享的相片,Jonathan在一北角活动中设立工作坊,让人结合北角社区特色来写书法。「由studio的成立,到与人接触,和举办各种社会性的书法活动,体验到社会的变迁,是自己这一两年研究和观察的方向。」
Jonathan喜欢书法,因为自己是慢热的人,书法也是很慢的事,日日练习书法就如运动员,最后只争零点零几秒,这些进步常人无法察觉,却是年年月月累积出来的功力。书法有助修心养性,研究显示只需按字帖写字,心情已经得以纾缓;然而Jonathan更喜欢书法里的观察,在临摹著名书法家字帖之时就是观察,「临摹字帖的过程好特别,首先要观察,然后理解到,但不代表写得到,从观察到实践,中间有很多gap。在书法里,我无法帮助学员实践,我只能从旁提点,必须是学员自己从实践和经验中得到启发。」即使Jonathan示范了,学员也不能立即写到,需要「学员自己一笔一墨去练习去体会,过程中对自己认识更多,学员未必立即写到很美丽的字,但过程中的理解更为重要,透过年月的练习,最终会写得漂亮」。Jonathan指出,人们惯了硬笔字的写法,写毛笔字意味著改变长年的习惯,是故更需要时间去练习,而「这种慢,可以令我们专注,在急促转变的世代,更需要专注去思考,思考又牵涉到观察,而专注和观察是透过书法可以培养的。」
教导书法,也让Jonathan认识自己。看到不太进取的前空姐,过著不一定要达到什么成就的生活,启发Jonathan反思在这社会环境下,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对Jonathan来说,从来没有很喜欢或厌恶香港,反而重要的是如何在变化当中,找到资源让自己过得好玩。
到故事交换故事的环节,Hoyee表示最近与小孩一起填颜色,感到填色的过程也能令自己平静。Chitat感到深刻的是嘉宾的神学背景,Jonathan表示自己在人群中不太自在,当传道会很受会众的尊重,但自己反而想以较平等的方式与人相处和分享知识;同时Jonathan表示即使行业变了,但召命不变,只是不同形态的事奉。Lik表示自己学了mindfulness后也静心了,提问写书法与mindfulness是否类似?Jonathan表示两者的确有相似,只是坊间已有不少mindfulness的课程和工作坊,但书法则不多,而且书法乃技艺,除了静心也是对优雅的追求,会令自己更明亮。Chitat问现时的工作与召命有何关系?Jonathan指跟随基督,重要的是道成肉身,即落地的生活,信徒以基督作为榜样,Jonathan明白到要多照顾底层的人,基督做的也包括打破文化上的隔阂和指责,这些工作可能是很隐藏的,就像福音书里有写耶稣做了神迹后不要宣扬,所以Jonathan默默做这些工作,认为自己仍然呼应当传道的召命。
撰文:刘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