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马会理大真人图书网络》(真人图书网)乃科研项目,由大学及社区伙伴合作营运,旨在探讨如何支援学界及公众深入了解各类真实故事,促进社会联系及共融。计划包括多类活动,例如研读网上资讯、出席工作坊、撰写读后感等等。此研究通过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委员会人类实验对象操守小组委员会审核(编号:HSEARS20180302004)。基本资料政策如下: a) 计划所收集个人资料将会绝对保密及用作: 确认阁下的身份、处理阁下的申请、回答阁下的查询 、发送与本计划有关的活动资讯 、与行政及学术有关的用途;b) 本计划绝不会向外披露阁下任何个人资料,也会采取适当的步骤以防止阁下提供的个人资料被不当使用、遗失,未经授权存取、披露或更改破坏。任何人违反条例,均会受到法律追究或处分;c) 研究活动所收集到的个人资料会在研究完成后的三年内将会完全销毁。如您对这项研究有任何查询,您可以联络这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陈智达博士(电话:34003682;电邮:chitat.chan@polyu.edu.hk)。您也可以书面形式联络香港理工大学人类实验对象操守小组委员会秘书莫小姐(Miss Cherrie Mok)提出查询。 阁下在使用或提供任何资料前,请小心阅读以下意向声明:
阁下已年满十六岁。
阁下明白有可能会被邀请参与计划中的活动,例如研读网上资讯、出席工作坊、 分享个人故事等等。
阁下明白有可能被邀请填写网上问卷。
阁下在使用本网站或其部份服务前,可能会被要求提供额外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登入用户名称和密码、电话号码、性别、职业、教育程度以及电邮地址等等。
阁下会采取必需的步骤以确保未获授权者不会得到阁下之用户名称和密码。
阁下明白参与此研究项目是自愿的。如选择参与此研究,亦可以随时退出研究;如选择不参与或退出此研究,阁下不会因此而负上任何责任。
按照香港的个人资料(私隐)条例,阁下可要求查阅由本网站收集阁下的个人资料和要求从本网站的资料库更正或删除阁下的个人资料。阁下须以书面形式透过电邮向真人图书网管理员(admin@humans.asia)提出上述要求。
May(化名)在长者机构担任辅导工作达十几年。疫情期间,有不少「突破传统」的事情发生,例如改为以网上软件与长者义工开会,还有长者主动表达想要更多网上活动,以解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的郁闷。短时间内改为网上活动,要学习灵活使用网上软件,对May来说是一项挑战。
仔细访问May,因应工作岗位的改变,发现挑战早在九月前已经开始。从以前服务七、八十岁的长者,到现在主要服务对象为五十岁以上的年轻长者,面对不少变化,May形容自己还未能「突破根深蒂固的做法」、「跨越唔到界限」。从前May提供辅导,或邀请长者来做义工,并不困难;现在要有「创意」,举办不同的活动,例如艺术相关课程,而不是以往的唱粤曲。May总结自己的工作表现:「十成中可能只有三成发挥到。」
真人茶座的主持,好奇May发挥到的三成是什么呢?有没有具体的例子?May举例,疫情期间打电话给长者,比较用到以往的辅导手法,特别是照顾家中脑退化症的年轻长者,电话中也能纾缓长者的情绪。另外亦试过处理学员不满导师表现的问题,例如以问卷形式收集学员意见、与导师沟通学员的期望、May亲自观课等等。虽然已经做到一些事情,但May还是形容自己「坐困愁城」,「明明识但work唔到」;凝聚不到义工,自己「无哂动力」,也「没有心情」。
来到故事交换故事环节,Kimling表示自己也曾经历过工作上的转变而失去自信,后来明白到在新的岗位上其实运用到以前的能力;Justin问政治事件有没有影响工作难度,May表示「有难度,但又不是困扰」;阿yin表示自己也做长者工作,面对年轻和年老长者的不同需要也有挑战。Hoyee表示自己曾经在某一份工作上被上司每两三天检讨一次,同样感到「明明识但work唔到」,后来Hoyee发现自己没有动力,是感到这不是为了达到工作目标,而是在讨好上司。
May回应,指自己近来在做appraisal,有太多挫败感,而其实自己不是太差,至少与同事和服务对象的关系也不太恶劣,反问自己:是不是因为太多挫败感,而令自己无法回想「work」到的地方,无法鼓励自己。
接著,由William点评今次茶座的访谈,当中主持问可以有些「有过程」的故事吗?可以说说「具体」情况吗?这些提问十分重要,故事须具体,内容要丰厚,才有办法进行叙事工作,「没有故事,则没有Story Gap(故事缺口);没有Story Gap,则没有Unique Outcome(独特经验)。」然而受限于茶座的时间,又或是始终牵涉到机构,故事内容未够深入。William提醒我们要留意:不是JD(别人加给我们的job description),而是MD(me description)。
最后,陈智达博士回应,在整个真人茶座过程中,看到May由一开始说在科技方面「年轻长者比我叻」、「明明识但work唔到」;到故事交换故事环节,May说「有难度但不是困扰」、「资源不是先决问题」;到后来May越说越多具体事件,反映渐渐接触到已经存在但又未有浮面的可能发现,只是时间不够。感受著整个过程中气度的变化,困在「愁城」中的意象,May说「我要冲出去!」用字背后反映是有动力的,想冲出去的。另一位主持Andy,过程中感到May的种种能力,很希望有时间探究困住May的城墙是什么。
在此祝愿May早日冲出愁城。
是次真人茶座,感谢May匿名受访和真诚分享,也感谢Andy协助主持。
撰文:刘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