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會理大真人圖書網絡》(真人圖書網)乃科研項目,由大學及社區夥伴合作營運,旨在探討如何支援學界及公衆深入瞭解各類真實故事,促進社會聯繫及共融。計劃包括多類活動,例如研讀網上資訊、出席工作坊、撰寫讀後感等等。此研究通過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委員會人類實驗對象操守小組委員會審核(編號:HSEARS20180302004)。基本資料政策如下: a) 計劃所收集個人資料將會絕對保密及用作: 確認閣下的身份、處理閣下的申請、回答閣下的查詢 、發送與本計劃有關的活動資訊 、與行政及學術有關的用途;b) 本計劃絕不會向外披露閣下任何個人資料,也會採取適當的步驟以防止閣下提供的個人資料被不當使用、遺失,未經授權存取、披露或更改破壞。任何人違反條例,均會受到法律追究或處分;c) 研究活動所收集到的個人資料會在研究完成後的三年内將會完全銷毀。如您對這項研究有任何查詢,您可以聯絡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陳智達博士(電話:34003682;電郵:chitat.chan@polyu.edu.hk)。您也可以書面形式聯絡香港理工大學人類實驗對象操守小組委員會秘書莫小姐(Miss Cherrie Mok)提出查詢。 閣下在使用或提供任何資料前,請小心閱讀以下意向聲明:
閣下已年滿十六歲。
閣下明白有可能會被邀請參與計劃中的活動,例如研讀網上資訊、出席工作坊、 分享個人故事等等。
閣下明白有可能被邀請填寫網上問卷。
閣下在使用本網站或其部份服務前,可能會被要求提供額外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登入用戶名稱和密碼、電話號碼、性別、職業、教育程度以及電郵地址等等。
閣下會採取必需的步驟以確保未獲授權者不會得到閣下之用戶名稱和密碼。
閣下明白參與此研究項目是自願的。如選擇參與此研究,亦可以隨時退出研究;如選擇不參與或退出此研究,閣下不會因此而負上任何責任。
按照香港的個人資料(私隱)條例,閣下可要求查閱由本網站收集閣下的個人資料和要求從本網站的資料庫更正或刪除閣下的個人資料。閣下須以書面形式透過電郵向真人圖書網管理員(admin@humans.asia)提出上述要求。
葉欣淇(Olivia),現年27歲,人生中經歷種種創傷,一直與抑鬱共存,十幾歲時再加上焦慮和飲食失調。
小時候Olivia的父母到外邊工作,由重男輕女的嫲嫲照顧,Olivia受到不少言語暴力,從小到大的虐待問題令自己膽小,在學校也交不到朋友。升中後無法適應學校生活,一年後再轉校,開始不多吃食物,之後的中學生涯,至少有三分之二時間在醫院。Olivia形容為「被綁入醫院」,節日和暑假多數在醫院度過,只要不吃食物就被插喉灌營養奶,甚不舒服;被逼插喉令Olivia對食物很反感,至今仍害怕與朋友共同進食,甚至當被問及「吃了飯沒有?」的關心提問,Olivia也會反彈發脾氣,直至這一兩年情緒才較為穩定。
中學是傳統精英學校,Olivia在中學不但沒有朋友,考試成績不好,承受更多的歧視。至大學後Olivia透過社交媒體認識朋友,被騙財騙感情,也盲目相信「天仙局」轉運而被騙。
認識契媽是人生的轉捩點。契媽有心理學背景,教導Olivia過正常的生活,例如Olivia在醫院謊稱吃了東西才不會被灌食,久而久之養成說謊的習慣,遇到契媽後徹底改變不再說謊;Olivia被朋友欺騙而開了兩間店舖,契媽也幫忙解決問題。Olivia形容契媽是「邊青教練和嚴重情緒病患者教練」,很有方法帶來改變:Olivia曾經身穿黑衣包實全身,也害怕見人,現在衣著正常,找到工作,學習相信別人,建立正常的社交。契媽也鼓勵Olivia見父母解開心結,最終Olivia回家居住。
假如契媽是Olivia第一個經理人,現時工作單位的上司則是她「第二個經理人」。Olivia開始建立對人的信任,有教會的朋友,也參加國際青年商會(JCI),令Olivia有很大改變,青年商會的青年都很熱情,Olivia因找到有質素的朋友,而有了改變人生的力量。上司由一開始著Olivia去認識傷健服務的互助朋友,而不要挑戰難度高的商會;到後來上司積極協助Olivia籌辦商會活動,令Olivia很感動,感到滿滿的成就感和認同。
國際青年商會讓Olivia很想提升自己,但過程好辛苦。契媽和上司後來教Olivia如何做,就是勸她面對過往的創傷,Olivia領悟到「在哪裏跌倒,在哪裏站起來」:例如中學曾是創傷之處,今天Olivia的衣服顏色就是以前中學校服的顏色──藍色;又例如Olivia在陌生環境會有焦慮,於是來香港理工大學出席真人茶座之前,先到大學附近數次,熟悉環境直至自己沒有焦慮,亦將講稿背熟才分享。
Olivia在船上參與青年商會的活動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Olivia參與活動時的名牌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曾經最害怕公開演講,現在是Olivia最愛做的事,因為她想感動人。「其實我每一個生活的細節,都與創傷並存」,例如曾被騙錢就怕用錢,只用八達通付款,後來才學習慢慢使用現金。Olivia表示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並與團隊妥善溝通,告訴團隊自己什麼做得到,什麼做不到,例如若加入團體的董事會,Olivia坦言不能做財政的位置,便接受自己這限制,「不需要拿金牌,也不需要十項全能,只要做好自己就好。」
到故事交換故事環節,Victor分享自己亦是抑鬱症和焦慮者患者,就讀大學物理系期間病發,Victor為表示自己也嚮應Olivia「面對創傷」的呼籲,穿上了大學物理系系衣。Fanny表示自己是自閉症患者,求學時間被欺負,也曾被騙錢財,對Olivia的經歷有共鳴。Andy感到深刻和感動的是Olivia遇到契媽有所改變,問Olivia試了十次都不行又如何克服到該困難?Olivia表示重要的是「不只為自己而活」的信念,例如若今天不上班,當天的工作便要交給同事,想到此便盡力堅持上班,即使抑鬱狀態不佳,甚至為了減少依賴,主動停止領取傷殘津貼,天天上班更大動力。Chitat問在商會找到什麼目標?Olivia指目標就是賺錢,與其他人一樣花費自己賺的錢,而不是傷殘津貼;同時想融入商會,希望可以出席各項活動。Victor指自己仍領取傷殘津貼,聽完Olivia「置之死地而後生」,對自己甚有撞擊;聽到Olivia參與商會,Victor表示自己有興趣舉辦「傑精」,即傑出精神病患者的推舉,同時明白到Olivia有商會讓她專注和投入,帶來良好的改變。
Olivia用自己賺的錢,買青年商會朋友的著作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感謝Olivia真誠的分享,幾位參加者坦然交流與抑鬱症和焦慮症共存的經歷,是次真人茶座無比溫馨。
文:劉劍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