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會理大真人圖書網絡》(真人圖書網)乃科研項目,由大學及社區夥伴合作營運,旨在探討如何支援學界及公衆深入瞭解各類真實故事,促進社會聯繫及共融。計劃包括多類活動,例如研讀網上資訊、出席工作坊、撰寫讀後感等等。此研究通過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委員會人類實驗對象操守小組委員會審核(編號:HSEARS20180302004)。基本資料政策如下: a) 計劃所收集個人資料將會絕對保密及用作: 確認閣下的身份、處理閣下的申請、回答閣下的查詢 、發送與本計劃有關的活動資訊 、與行政及學術有關的用途;b) 本計劃絕不會向外披露閣下任何個人資料,也會採取適當的步驟以防止閣下提供的個人資料被不當使用、遺失,未經授權存取、披露或更改破壞。任何人違反條例,均會受到法律追究或處分;c) 研究活動所收集到的個人資料會在研究完成後的三年内將會完全銷毀。如您對這項研究有任何查詢,您可以聯絡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陳智達博士(電話:34003682;電郵:chitat.chan@polyu.edu.hk)。您也可以書面形式聯絡香港理工大學人類實驗對象操守小組委員會秘書莫小姐(Miss Cherrie Mok)提出查詢。 閣下在使用或提供任何資料前,請小心閱讀以下意向聲明:
閣下已年滿十六歲。
閣下明白有可能會被邀請參與計劃中的活動,例如研讀網上資訊、出席工作坊、 分享個人故事等等。
閣下明白有可能被邀請填寫網上問卷。
閣下在使用本網站或其部份服務前,可能會被要求提供額外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登入用戶名稱和密碼、電話號碼、性別、職業、教育程度以及電郵地址等等。
閣下會採取必需的步驟以確保未獲授權者不會得到閣下之用戶名稱和密碼。
閣下明白參與此研究項目是自願的。如選擇參與此研究,亦可以隨時退出研究;如選擇不參與或退出此研究,閣下不會因此而負上任何責任。
按照香港的個人資料(私隱)條例,閣下可要求查閱由本網站收集閣下的個人資料和要求從本網站的資料庫更正或刪除閣下的個人資料。閣下須以書面形式透過電郵向真人圖書網管理員(admin@humans.asia)提出上述要求。
居於美國的香港人Lala,在真人茶座與我們分享美國的情況。因疫情之故,Lala的生活受到很大影響。自從三月尾開始,州政府實施居家令,餐廳只能外賣,服裝店和大型百貨公司關門,只有必需的銀行、超級市場、藥房繼續營業。習慣了逛街和外出用膳,Lala表示感到苦悶。再加上兒子在家學習,即是「家長自己教」,同時一天三餐都要煮飯。為了兒子可以「放電」,只好帶他們踏單車。
茶座期間,Lala說了幾次「煩」。主持忍不住問,到底是誰感到煩惱?再進深聽Lala分享,其實丈夫在家工作,看到兒子吵架也會感到煩,於是Lala放工後回家,便開始接手照顧兒子的工作。同時Lala為了讓丈夫放鬆,會「煮牛扒、飲紅酒」,甚至有一次一家人遊車河兩小時。
為了照顧家庭,Lala說自己會主力外出購物,更直言自己有「來自香港的免疫力」,更因曾是空中服務員,習慣接觸細菌所以不擔心。香港人口密集,又曾經歷沙士,知道疫情中害怕的感覺,和必要的防疫措施;現在Lala一天洗手達23次,疫情一開始便戴口罩上班保護自己。即使顧客不太明白,Lala會表示自己沒有病,只想提供一個無菌工作間。
Lala形容自己自願要盡做母親、做太太的責任,因為丈夫負責報稅、醫療和兒子的活動,自己則負責家務勞動和清潔,主要是出力,做到「好像一隻牛咁」。一句「我寧願自己病,我自己一個suffer就好了,我會懂得處理情緒;如果他們病,好煩的,我要照顧好多事,我又擔心,他們又不開心,我寧願自己病。」令在場不少觀眾為之感動。
來到故事交換故事環節,Kimling進一步問Lala如何照顧自己,Lala說自己性格樂觀,即使病自己看醫生吃藥就好,也給大家忠告病了不要信「google醫生」,太多資訊反而引來焦慮;Justin分享自己有病尋找各種醫療方法,google資訊並引起恐懼,到最後竟然是一看跌打便好了。參加者佩雯和Chris請教Lala如何處理自己或家人的情緒? Lala表示會跑步、跟同事傾訴、喝珍珠奶茶等,也主動帶兒子外出踏單車,好讓丈夫有在家獨處的時間。Winky表示很欣賞Lala,會學習她「不計較」的性格,這樣易與家人相處。
William為大家解說訪問和故事交換故事環節,如何立體地展現Lala的性格──樂觀、懂得照顧自己和家人的情緒。以「煩」作為統稱,其實是把兒子的煩、丈夫的煩都放在心中,是盡責的母親和太太。
最後,Lala也不忘表示對真人茶座的欣賞:「你地觀察力好強呀!」一句幫助我們總結了敘事工作的主要目標:搭台燈音(舞台),讓受訪者在鎂光燈下,立體地看到自己。
撰文:劉劍玲